IL-13是一種免疫調節細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h2細胞分泌。此外,D4+T細胞、CD8+T細胞、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NK細胞也可分泌IL-13。IL-13對單核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NK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等具有多種生物學(xué)作用,是機體免疫反應的調節介質(zhì)。
IL-13受體包括IL-13 Rα2非信號受體和II型受體兩類(lèi)。II型受體是由IL-4 Rα和IL-13 Rα1組成的受體復合體,其中IL-4 Rα結合IL-4,IL-13 Rα1結合IL-13,不過(guò)IL-4對IL-4 Rα的結合親和力明顯高于IL-13對IL-13 Rα1的親和力。IL-4/IL-13與II型受體結合,會(huì )激活下游JAK1或JAK2/TYK2、STAT6、STAT3和STAT1,發(fā)生STAT二聚化和核易位,隨后激活基因轉錄。而且,IL-13還與細胞表面的IL-13 Rα2非信號亞基結合。IL-13 Rα2被認為是II型受體的抑制性的亞單位,其作用是充當IL-13的“誘餌”受體。
研究發(fā)現,IL-13和IL-4是誘導和維持2型炎癥反應的關(guān)鍵細胞因子,與多種特應性疾病如特異性皮炎(AD)、哮喘和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病(CSwNP)等有關(guān)。正常情況下,IL-13和IL-4受體亞基在動(dòng)態(tài)平衡條件下低水平表達。而且,IL-13、IL-4受體還在乳腺癌、淋巴瘤等腫瘤細胞表面表達上調。
全球僅批準一款I(lǐng)L-13靶向藥
目前,全球針對IL-13靶點(diǎn)已開(kāi)發(fā)出多款新藥,其中僅LEO Pharma的Tralokinumab獲批上市。Tralokinumab是一款靶向IL-13的全人IgG4單克隆抗體,通過(guò)高親和力特異性結合IL-13,阻斷IL-13與其受體的相互作用以及下游IL-13信號傳導。Tralokinumab最初由阿斯利康開(kāi)發(fā)。2016年,LEO Pharma與阿斯利康達成協(xié)議,獲得該藥全球開(kāi)發(fā)權益。
2021年6月,Tralokinumab在歐盟被批準用于治療適合接受全身治療的中重度特應性皮炎(AD)患者,商品名為Adtralza。2021年12月,Tralokinumab在美國被批準用于治療18歲及以上、無(wú)法通過(guò)局部處方療法充分控制或治療的中重度AD成人患者,商品名為Adbry。2022年10月,Adtralza被歐盟委員會(huì )(EC)批準擴大適應癥人群,用于12至17歲中重度特AD青少年患者。
禮來(lái)Lebrikizumab慘遭FDA拒批
目前全球還有多款在研IL-13靶向藥(詳見(jiàn)下表),其中禮來(lái)的Lebrikizumab進(jìn)展相對較快,已經(jīng)申報上市。Lebrikizumab是一種新型單克隆抗體,通過(guò)高選擇性結合IL-13,特異性阻止IL-13Rα1/IL-4Rα異二聚體復合物的形成和隨后的信號傳導,從而抑制 IL-13 在靶向治療中的生物學(xué)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Lebrikizumab幾經(jīng)易主,其最初由Tanox開(kāi)發(fā),2007年羅氏通過(guò)收購Tanox獲得該藥,2017年羅氏將該藥全球權益轉讓給Dermira,2020年禮來(lái)通過(guò)收購Dermira獲得該藥,不過(guò)該藥的歐洲權益于2019年授權給了Almirall。
不過(guò),Lebrikizumab在歐盟和美國有著(zhù)完全不同的遭遇。今年9月,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藥品委員會(huì )(CHMP)建議批準Lebrikizumab用于治療適合接受全身治療的中重度AD成人和青少年患者。而在美國,FDA于今年10月拒絕批準該藥用于治療中重度AD患者。不過(guò)FDA拒絕批準并不是因為L(cháng)ebrikizumab的療效和安全性問(wèn)題,而且因為在檢查中發(fā)現了第三方合同生產(chǎn)組織的問(wèn)題。
IL-13靶向藥靶點(diǎn)多樣
除了Tralokinumab和Lebrikizumab,IL-13靶向藥Cendakimab進(jìn)展也較快,目前處于3期臨床。Cendakimab是一種人源化、高親和力的IL-13單克隆抗體,通過(guò)結合IL-13配體,抑制配體與IL-13Ra1和IL-13Ra2亞基結合,從而起到抗炎和抗纖維化作用,被開(kāi)發(fā)用于治療嗜酸性粒細胞性食管炎(EoE)、嗜酸細胞性胃腸炎(EG)、特應性皮炎、濕疹等。
已完成的一項1期研究表明,Cendakimab在健康受試者以及輕度至中度持續性哮喘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支持單劑量靜脈注射和多次皮下注射。而Cendakimab治療嗜酸性粒細胞性食管炎(EoE)的2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安慰劑組,Cendakimab組患者的嗜酸性粒細胞計數顯著(zhù)減少(P<0.0001)。
Cendakimab也多次易主,其最初由艾伯維開(kāi)發(fā),2013年Receptos(百時(shí)美施貴寶子公司)與艾伯維簽訂合作協(xié)議共同開(kāi)發(fā)Cendakimab。2015年Celgene斥資72億美元收購Receptos,2019年百時(shí)美施貴寶通過(guò)收購Celgene將Cendakimab納入囊中。
在國內,Cendakimab于2022年10月在國內獲批臨床,單藥或聯(lián)合外用皮質(zhì)類(lèi)固醇,用于治療對外用處方藥控制不佳或不建議使用外用處方藥的成人和12歲及以上青少年的中重AD患者。
Apogee Therapeutics公司有兩款I(lǐng)L-13靶向藥,其中APG777是一種靶向IL-13的SQ(皮下)延長(cháng)半衰期單克隆抗體(mAb)。在對非人靈長(cháng)類(lèi)動(dòng)物(NHP)(食蟹猴)中,APG777在抑制IL-13信號傳導方面與禮來(lái)的lebrikizumab有相同或更好的效力。APG777的靜脈注射(IV)和SQ制劑均顯示出明顯比lebrikizumab更長(cháng)的半衰期。
而APG222是一種針對IL-13和OX40L的延長(cháng)半衰期SQ抗體,可以雙重降低OX40L信號傳導,有助于重新平衡免疫系統,減少免疫細胞分化和細胞因子釋放,并進(jìn)一步降低IL-13,從而減少免疫信號傳導。
此外,目前全球還有多款在研IL-13靶向藥,這些藥物中多款藥物作用靶點(diǎn)比較多樣,如輝瑞的三抗PF-07275315和PF-07264660、賽諾菲雙抗Romilkimab。
總結
整體來(lái)看,IL-13靶向藥主要被開(kāi)發(fā)用于治療炎性疾病,尤其是特應性皮炎(AD)。Tralokinumab作為目前唯一獲批上市的IL-13靶向藥,已被批準用于治療12歲及以上中重度AD患者。禮來(lái)的Lebrikizumab作為處于第二梯隊的IL-13靶向藥,但卻在美國慘遭拒批。此外,目前全球還有多款在研IL-13靶向藥,期待未來(lái)有更多的IL-13靶向藥獲批,造福廣大炎性疾病患者。
合作咨詢(xún)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