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高尿酸血癥已經(jīng)成為繼"高血糖"、"高血壓"、"高脂血癥" 之后的第四高。目前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約為20%,長期罹患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中約10%最終演變?yōu)?strong>痛風。高尿酸血癥和痛風已經(jīng)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痛風是一種自身炎癥性疾病。關(guān)節(jié)內(nèi)沉積的尿酸鹽結(jié)晶具有白細胞趨化作用,巨噬細胞吞噬尿酸鹽晶體后釋放炎性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 (IL-1) 等]和水解酶致細胞壞死,釋放出更多的炎性因子進而引起瀑布式炎癥反應,導致痛風急性發(fā)作。
痛風的治療通常包括急性發(fā)作期和慢性炎癥相關(guān)并發(fā)癥的治療,在急性發(fā)作時應該盡快用藥,從而阻斷炎性因子的瀑布式炎癥反應。痛風患者日常飲食也應該重視低嘌呤飲食,戒煙戒酒。
目前的降尿酸藥可分為促尿酸排泄、抑制尿酸合成及新型的促進尿酸分解三類。促尿酸排泄藥包括苯溴馬隆、丙磺舒和磺吡酮等,抑制尿酸合成藥包括別嘌醇和近年上市的非布索坦(febuxostat),非布索坦也是一種近來的網(wǎng)紅降尿酸藥物,由Ipsen公司生產(chǎn)。促進尿酸分解藥包括聚乙二醇尿酸酶。
近來有學者對非布索坦和別嘌呤醇治療后的過敏反應和心血管風險進行了隊列研究和系統(tǒng)的薈萃分析,希望可以對比兩者的相關(guān)副作用,得到循證醫(yī)學基礎(chǔ)更有力的證據(jù)。該研究主要針對亞洲人群進行調(diào)查,主要納入了2012年到2016年的在中國臺灣長庚醫(yī)院進行痛風治療的患者,然后進行合并meta分析。研究一共納入了61,539 名患者,兩項研究中各有12007例和5680例患者確認是藥物的初次使用者。非布索坦的過敏反應的總體發(fā)生率明顯要低于別嘌呤醇(0.2 vs. 2.7 per 1,000 new users; P < 0.001)。 一共有33例別嘌呤醇使用者發(fā)生過敏反應,其中包括18名嚴重的皮膚藥物副作用,只有一例患者發(fā)生了非布索坦相關(guān)的斑丘疹。另外,與使用別嘌呤醇的患者相比,使用非布索坦的患者并沒有明顯增加心血管事件,比如患者的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和相關(guān)死亡的發(fā)生率??傊?,非布索坦過敏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別嘌呤醇,且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并無明顯增加 。
既往,在2018年的一項針對老年醫(yī)?;颊叩难芯恳诧@示,與別嘌呤醇相比,使用非布索坦治療后,患者的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和全因死亡的風險均無顯著差異。但治療時間延長至3年以上時,與別嘌呤醇組患者相比,非布索坦組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但這個結(jié)果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這些研究為臨床醫(yī)生在臨床工作中對痛風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提供了一定依據(jù),也證實了非布索坦使用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Chen CH, Chen CB, Chang CJ, et al. Hypersensi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s Related to Allopurinol and Febuxostat Therapy in Asian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Clin Pharmacol Ther. 2019;106(2):391-401.
2. MaryAnn Zhang, Daniel H. Solomon, et al.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Older Patients with Gout Initiating Febuxostat versus Allopurinol: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Circul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on 24 Jul 2018.
點擊下圖進行CPhI & P-MEC China 2020觀眾預登記抽獎,獎品多多!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