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免疫細胞(innate immune cells),包括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髓系細胞和 γδ T 細胞,作為癌癥免疫治療的有前景的候選者正日益受到重視。與傳統(tǒng)的 T 細胞治療方法不同,這些細胞具有天然的抗腫瘤活性、快速的免疫反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不需要抗原激活即可靶向多種惡性腫瘤。
2025年4月14日,浙江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良渚實驗室張進教授團隊聯(lián)合哈佛大學醫(yī)學院 Rizwan Romee 教授團隊和倫敦大學學院 John Anderson 教授團隊,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發(fā)表了題為:Engineering innate immune cell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的綜述文章。
該綜述系統(tǒng)總結了基因工程改造的固有免疫細胞(包括NK細胞、髓系細胞和 γδ T 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臨床前及臨床研究進展,深入討論了每種細胞面臨的挑戰(zhàn),并提出了推動固有免疫細胞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發(fā)展的寶貴見解。
在該綜述文章中,作者們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基因工程手段增強固有免疫細胞的抗癌潛力,分析了每種細胞類型面臨的挑戰(zhàn),并總結了來自臨床前和臨床研究的寶貴經驗。同時在文章中提出了克服現(xiàn)有障礙的策略,旨在推動固有免疫細胞療法成為抗腫瘤治療的有力武器。
三種固有免疫細胞的基因工程改造方法有許多共性,包括裝載 CAR 結構或通過細胞因子“武裝”細胞,但每種細胞也具有其獨特的免疫功能。例如,NK 細胞具有記憶表型,可通過表達耐剪切的 CD16 增強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ADCC),并具備一定的免疫調節(jié)能力;髓系細胞可以被極化,可在抗原呈遞中發(fā)揮作用,同時可發(fā)揮細胞殺傷作用;γδ T 細胞既具有細胞毒性功能,又具備一定的抗原呈遞能力。此外,某些功能在不同的固有免疫細胞之間是共享的,例如,NK 細胞與 γδ T 細胞共享細胞毒性作用;NK 細胞與髓系細胞共享免疫調節(jié)功能,γδ T 細胞與髓系細胞共享抗原呈遞能力。
NK 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工程策略示意圖概述
髓系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工程策略示意圖概述
腫瘤治療中CAR-巨噬細胞生成策略的示意圖概述
γδ T 細胞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工程策略示意圖概述
該綜述提出,未來的細胞治療可能需要采用聯(lián)合免疫細胞組合策略,以應對復雜且異質性強的實體腫瘤微環(huán)境(TME),這一問題迄今為止一直是傳統(tǒng) CAR-細胞治療療效的主要障礙。盡管目前多類型聯(lián)合的 CAR-細胞治療的發(fā)展受到生產制造和審批方面的限制,但體內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正不斷推進,具備克服這些障礙、推動該創(chuàng)新策略臨床轉化的潛力。同時,未來有望出現(xiàn)新型細胞治療模式,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多種免疫細胞的協(xié)同增效:將不同細胞類型的優(yōu)勢功能整合至同一種細胞載體中;或者將兩種具有不同機制的細胞治療方法組合應用。這種策略在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上都具有重要價值,尤其在應對復雜且難治的實體瘤時,能夠彌補單一細胞類型治療的不足,協(xié)同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取得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三類主要固有免疫細胞基于內在免疫功能的基因工程改造策略
浙江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良渚實驗室張進教授和哈佛大學醫(yī)學院Rizwan Romee教授和倫敦大學學院John Anderson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浙江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博士生丁喜仲,哈佛大學醫(yī)學院Mubin Tarannum和倫敦大學學院Marta Barisa為共同第一作者。該文章的發(fā)表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和浙江省“尖兵”“領雁”計劃的支持。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5-02629-5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