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的流行病。近幾十年來,全球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逐年攀升,從1975年的20%上升到2016年的39%以上[1]。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乳腺癌(絕經后婦女)、結直腸癌、膽囊癌、腎癌、肝癌等至少13種癌癥的危險因素。[2]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了解肥胖與癌癥之間的聯系,以便更好地預防和管理這兩種疾病。
2023年11月23日,法國國際癌癥研究中心(IARC?WHO)Heinz Freisling博士研究團隊在《BMC Medicine》發(fā)表了題為Body mass index and cancer risk among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evidence from the EPIC and UK Biobank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對兩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參與者進行薈萃分析,研究表明:無論是否患有心臟代謝疾病,較高身體質a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都會增加歐洲成年人患肥胖相關癌癥的風險。此外,肥胖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相互作用表明,與一般人群相比,心血管疾病患者預防肥胖將大大降低患癌風險。
doi.org/10.1186/s12916-023-03114-z[3]
該研究納入了英國生物樣本庫 (UKB)和歐洲癌癥和營養(yǎng)前瞻性調查(EPIC)兩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參與者。英國生物樣本庫在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招募了約50萬名40-69歲的參與人員。歐洲癌癥和營養(yǎng)前瞻性調查也招募了來自10個歐洲國家的52萬名成年人。
首先,作者利用Cox比例風險回歸來分析與肥胖相關癌癥和所有癌癥的關聯,Cox比例風險回歸是生存分析中最重要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多個因素對生存時間的影響,而且允許有截尾數據存在,多用于不能采用多重線性回歸、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多變量分析。
在多變量調整基礎模型中,科學家們研究發(fā)現,BMI與肥胖相關癌癥風險之間存在預期的正相關,BMI每增加1個標準差(大約5 kg/m2), 英國生物樣本庫和歐洲癌癥和營養(yǎng)前瞻性調查的風險比(hazard ratios, HR)分別增加1.10和1.16。而在加入心臟代謝疾病狀態(tài)考量的主模型中,科學家們利用薈萃分析發(fā)現,BMI每增加1個標準差,兩隊列中沒有心臟代謝疾病的參與者,與肥胖相關癌癥的風險呈正相關關系,風險比為1.11(見圖1)。并且,作者在英國生物樣本庫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觀察到了最強的正相關關系,風險比為1.19,這一結果在男性和女性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見圖1)。但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作者觀察到女性BMI和肥胖相關癌癥風險之間的關聯比男性更強。
圖1:兩隊列中按心臟代謝疾病狀態(tài)劃分的
BMI 和肥胖相關癌癥風險薈萃分析[3]
科學家們還發(fā)現,超重和肥胖以及心臟代謝疾病,與肥胖相關癌癥風險具有聯合關聯;更重要的是,超重/肥胖和心臟代謝疾病,與總癌癥風險同樣具有聯合關聯性。在對聯合效應的敏感性分析中,****或他汀類藥物使用并未改變這一結果。
此外,一項青少年心肺健康和BMI與男性特定部位癌癥診斷后5年死亡率之間的關聯分析于2023年9月21日發(fā)表,該研究共納入8.4萬名參與者,發(fā)現超重和肥胖與多種癌癥的死亡率增加相關,包括惡性皮膚癌 、霍奇金淋巴瘤、頭頸部癌癥、甲狀腺癌、直腸癌、腎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4]。
綜上所述,在這項對兩個最大的歐洲前瞻性隊列進行的薈萃分析中,共有近 60萬名成年參與者,作者發(fā)現肥胖和心血管疾病與癌癥的聯合關聯遠大于兩者風險單獨關聯的總和,這一發(fā)現在兩隊列的總體癌癥風險中是一致的。如果這一相互作用結果在隨后的研究中得以證實,則意味著預防心血管疾病患者發(fā)生肥胖,能夠比普通人群更大程度地降低癌癥風險。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