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
胰島素洗牌戰(zhàn)即將開演!
11月26日,第六批國家藥品集采胰島素專項采購將在滬開標。根據上海陽光醫(yī)藥采購網發(fā)布胰島素專項采購文件顯示,本次胰島素帶量采購納入二代、三代胰島素,分速效、基礎、預混各三組,共六組產品;涉及到11家內外資企業(yè)的81個產品。
盡管,根據本次專項集采規(guī)則而言,本次集采的降價幅度或許比較溫和,但根據往屆藥品集中采購來看,降價仍舊不免是集采的主旋律,那么誰將承壓更嚴重?誰又將從中獲取利好?
外資VS國產
誰的承壓更為嚴重?
據藥智網根據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發(fā)布的第六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胰島素專項)清單梳理發(fā)現,本次胰島素專項集采其中,諾和諾德申報的品規(guī)數最多,達到19個;禮來有13個,通化東寶和珠海聯邦各10個;甘李藥業(yè)8個,江蘇萬邦7個,波蘭佰通3個,賽諾菲6個,合肥天麥4個,宜昌東陽光1個。
此外,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終端醫(yī)院市場胰島素及其類似藥銷售額近270億元;另據藥智數據顯示,超70%的市場份額被外資企業(yè)占據,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低;另,2021上半年,諾和諾德胰島素在國內銷售額達61.99億丹麥克朗(9.855億美元),占總市場規(guī)模的50.8%;賽諾菲占約15%,禮來在10%以上。無疑,本次集采對于外資企業(yè)而言承壓嚴重,國產品牌整體處于較優(yōu)競爭位置,可借機拓展市場,擴大市場份額。
行業(yè)專家表示,根據本次集采中選規(guī)則,本次帶量采購不必須通過互相競價中選,還可通過申報價降幅≥40%(以對應采購組最高有效申報價為基數進行計算)獲得擬中選資格。然而本次集采限價,并未區(qū)分進口和國產,進口產品的價格普遍高于國產,若想順利中標,或將面臨著更大的降價壓力。
不過風云藥談創(chuàng)始人、醫(yī)藥行業(yè)專家張廷杰則表示,此次參與集采的外資企業(yè)僅4家,各家面對的集采的策略不同,是否會大幅降價不好預測;不過毋庸置疑的是,從胰島素專項集采規(guī)則而言,原有市場份額大的壓力必然大,沒有市場份額的肯定是會抓住機會爭搶。
而作為胰島素巨頭,在中國胰島素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諾和諾德而言,或許面臨的壓力是最大的。其首席財務官KarstenMunkKnudsen在其第三季度財報滴電話會議上就已警示道,“2022年,胰島素集采將影響其全球收入。”據悉,2020年諾和諾德中國市場收入約22.3億美元,其中17.5億美元來自于胰島素。此次集采諾和諾德是否能憑借其極強的競爭力多數中標,拭目以待!
結果猜想
通化東寶、聯邦、甘李重點突圍在何處?
值得提及的是,通化東寶、甘李藥業(yè)、聯邦制藥作為國內三大胰島素龍頭企業(yè),將是本次胰島素集采國產品牌焦點關注對象。
根據采購名單,本次通化東寶參與集采報量的產品共有10個,其中8個為二代胰島素,2款三代胰島素,分別是甘精胰島素和門冬胰島素,其甘精胰島素是2019年繼甘李藥業(yè)、聯邦制藥之后國內第三家獲批上市的產品,門冬胰島素則是于今年10月剛剛獲批上市產品。根據報量數據,通化東寶二代胰島素總報量為3139.40萬支,占二代產品的35%,僅次于諾和諾德的37%。通化東寶與諾和諾德的PK不知是否已做好準備維持二代份額?
聯邦制藥同通化東寶一樣有10個產品納入此次集采,其中有7款產品獲得報量,門冬胰島素和門冬胰島素30今年7月才獲批上市,為第二個獲批的國產門冬胰島素。值得注意的是聯邦制藥是此次集采“光腳產品”較多的企業(yè),相對于通化東寶、和甘李藥業(yè)市場份額占比為最小的企業(yè),三代產品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中,公司報量占比分別為0.92%、6.18%、0.88%。此次聯邦制藥的是否有望利用國產門冬胰島素先發(fā)優(yōu)勢明顯,改變市場格局?明日即可見分曉。
不過資深醫(yī)藥界人士耿鴻武指出,集采勢必帶來產業(yè)市場格局的改變。然而此次專項采購不同于前五批國家集采,“光腳企業(yè)”或沒有通過以價格換空間的機會,尤其是對產能的要求,成為“光腳企業(yè)”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甘李藥業(yè)作為國產三代胰島素大戶,8個產品有6款獲得報量,其中有5款三代產品,獲得報量1660.70萬支,占三代產品的13.44%。三代產品甘精胰島素中,甘李占比41.12%,僅次于賽諾菲的49%。與通化東寶相反,甘李藥業(yè)或許此次更加在意的是通過降價獲取二代產品市場份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開資料顯示,二代胰島素內外資廠商價格與最高有效申報價相差不大,三代餐時及預混胰島素類似物基本低于最高有效申報價,唯有基礎胰島素最高有效申報價均低于各廠商現行掛網價?;蛟S甘李藥業(yè)面對的降價壓力會更加大。
結語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死誰手,也未可知。不過從前幾批集采經驗看,外資企業(yè)因為成本和定價原因將承擔更大的降價壓力,國內企業(yè)想要通過集采打破進口品牌的大市場占有率,此次集采外企能否抗住降價壓力,國內企業(yè)能否加速進口替代,重塑市場競爭格局,敬請期待!
圖片來源:國采辦
參考文獻:
1.耿鴻武:國家組織胰島素專項采購開集采先河
2.基礎胰島素類似物集采競爭格局猜想
3.《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文件(胰島素專項)(GY-YD2021-3)》等公開資料信息
責任編輯:三七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