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在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四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阜外醫(yī)院**科主任醫(yī)師敖虎山表示,自2018年他在“委員通道”上發(fā)言提出“AED(體外自動除顫儀)配置”,3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這一領域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喜人的進步。但目前形勢依然嚴峻,我國有3.3億心血管病病人,每4人中就有一個。我國的心肺復蘇技術普及率不到1%,仍有10億人需要心肺復蘇技術普及。
據(jù)敖虎山介紹,以深圳為例,3年來共配置了5000臺AED,搶救成功了23例病人,惠及23個家庭。未來5年到10年,AED配置將達到每10萬人300臺國際標準的配置。杭州市也以立法的形式在公共場所配置了AED,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里也提出,AED配置要在公眾場所全覆蓋。他特地為北京市地鐵點贊,北京地鐵配置了100多臺AED。
普及心肺復蘇技術和AED配置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教育部最近發(fā)文,把心肺復蘇納入了學生的健康教育課程,公安部發(fā)文,將與中國心胸血管**學會聯(lián)合在公安干警中進行心肺復蘇技術普及。
根據(jù)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阜外醫(yī)院的統(tǒng)計,我有3.3億心血管病病人,每4個人里面就有1個,猝死的威脅在不斷增加,而心肺復蘇的黃金搶救窗口期卻只有4-6分鐘,超過4-6分鐘,搶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家發(fā)現(xiàn),猝死的人越來越年輕。
敖虎山說,進行心肺復蘇搶救,第一目擊者是最關鍵的施救者,所以第一目擊者學習心肺復蘇技術非常關鍵。目前形勢依然嚴峻。我國的心肺復蘇普及率不到1%,發(fā)達國家達到60%,我國仍有10億人需要心肺復蘇普及,這是與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的技術。它不單是一個急救技術,也代表了國家社會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責任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位置,本次新冠疫情讓我們也體會到急救體系建設的重要性。敖虎山呼吁,全民要學習心肺復蘇技術,政府要出臺政策和立法,促進AED的配置,并把1月20日“120”設立為“國家急救日”,從國家文化和民族意識的層面去關注急救,提升全民族的應急響應能力。
來源:中國青年網(wǎng)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