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烷,又稱(chēng)托烷,是一種含氮橋環(huán)有機化合物,其名稱(chēng)來(lái)源于茄科植物莨菪(天仙子)。莨菪烷分子中的氮橋在1位碳和5位碳兩個(gè)手性碳原子之間,然而由于分子的對稱(chēng)性,莨菪烷并沒(méi)有光學(xué)活性。莨菪烷生物堿及其衍生物是該結構骨架的一類(lèi)重要的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古柯科植物和茄科植物(如曼德拉草、天仙子、顛茄、**、馬鈴薯和番茄)之中,這類(lèi)生物堿中有許多人們熟知的藥物,如阿托品和可卡 因,它們都含有莨菪烷的衍生物托品酮[1]。
藥渡數據庫收錄了68個(gè)莨菪烷藥物,其中上市藥物有29個(gè),主要分布在消化系統疾病、神經(jīng)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領(lǐng)域。本文挑選了一些上述治療領(lǐng)域中最近上市和代表性強的莨菪烷類(lèi)新藥來(lái)做介紹。
1. 18F-FP-CIT
莨菪烷類(lèi)藥物大多歷史悠久,很大一部分藥物從上市至今已有超過(guò)25年的時(shí)間。目前最新上市的莨菪烷類(lèi)藥物為18F-FP-CIT,該藥由Futurechem研發(fā),于2008年在韓國上市。18F-FP-CIT是一種靜脈注射制劑,用于帕金森病診斷中多巴胺轉運體密度的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PET)成像。帕金森病又稱(chēng)震顫麻痹,是一種中樞神經(jīng)系統錐體外系功能障礙的慢性進(jìn)行性疾病,主要癥狀有肌肉震顫不止,肌肉運動(dòng)障礙,并伴有知覺(jué)、識別和記憶障礙,是中老年人的常見(jiàn)疾病。臨床試驗證明,相比FDG圖像,18F-FP-CIT形成的pCIT-10m圖像具有更高的信噪比(p=0.001)[2]。
2. Maraviroc(馬拉韋羅)
除了18F-FP-CIT之外,莨菪烷類(lèi)抗艾滋病藥物Maraviroc(馬拉韋羅)是另一個(gè)最近上市的藥物。該藥起初由輝瑞和葛蘭素史克研發(fā),于2007-2008年間先后在美國(FDA)、歐洲(EMA)和日本(PMDA)三地上市,由ViiV Healthcare在美國銷(xiāo)售。馬拉韋羅是一種人C-C趨化因子受體5型(CCR5)共受體拮抗劑,作為44個(gè)CCR5藥物中唯一的上市藥物,該藥能負向別構調節許多人類(lèi)細胞表面存在的CCR5受體分子。趨化因子受體CCR5是HIV感染菌株必須的協(xié)同受體, HIV病毒侵入宿主細胞的過(guò)程需要有CCR5受體分子的輔助。馬拉韋羅能與CCR5分子結合,阻斷HIV蛋白gp120與CCR5受體聯(lián)合,導致HIV不能進(jìn)入人體內的巨噬細胞和T細胞,適用于與抗逆轉錄病毒聯(lián)合治療成人的CCR5-向性的HIV-1病毒感染。兩項相似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A4001027和A4001028)證明,服用馬拉韋羅(試驗組)的患者經(jīng)48周治療后,HIV-1 RNA達到<400拷貝/mL和<50 拷貝/mL的比例以及CD4+細胞增加值均大于安慰劑組患者。然而在另一項為期96周的與拉米夫定+齊多夫定的聯(lián)合治療試驗(A4001029)中,馬拉韋羅和依非韋侖的療效旗鼓相當[3]。
3. Acehytisine hydrochloride(鹽酸關(guān)附甲素)
鹽酸關(guān)附甲素注射液由吉林馬應龍制藥有限公司(2016年被吉林敖東洮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和中國藥科大學(xué)合作研發(fā),于2005年8月31日獲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達芬齊芯?。鹽酸關(guān)附甲素是從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關(guān)白附)中提取分離得到的具有抗心律失常活性的單體藥物。鹽酸關(guān)附甲素注射液可對抗高鈣、結扎冠狀動(dòng)脈及硝酸烏頭 堿誘發(fā)的室性心動(dòng)過(guò)速和心室顫動(dòng),并可對抗氯化乙酰膽堿誘發(fā)的心房撲動(dòng)和心房顫動(dòng)。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離子機制為抑制快Na+通道,是一種多離子通道阻斷劑,具有Ⅲ類(lèi)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優(yōu)勢。
4. Tropisetron hydrochloride(鹽酸托烷司瓊)
托烷司瓊最早于1992年上市,該藥為5-HT3受體拮抗藥,與昂丹司瓊止吐作用相似,可用來(lái)預防細胞毒 藥物引起的惡心和嘔吐,也可用于治療和預防手術(shù)后的惡心和嘔吐。相比昂丹司瓊,托烷司瓊具有更近似5-HT的吲哚環(huán),能特異性地與5-HT3受體結合,因而具有更強的受體拮抗作用。在肺癌化療患者身上進(jìn)行的觀(guān)察性試驗結果顯示,鹽酸托烷司瓊治療因化療導致的惡心嘔吐的有效率顯著(zhù)(p<0.05)好于安慰劑[4]。鹽酸托烷司瓊注射液屬于止吐藥和止惡心藥,是國家醫保乙類(lèi)藥品。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止吐藥和止惡心藥品種格局中,托烷司瓊以39.27%的占比領(lǐng)軍市場(chǎng),可謂是“止吐一哥”[5]。
5. ** Hydrochloride(鹽酸可卡 因)
早在1532年,人們就知道秘魯人咀嚼南美洲古柯樹(shù)葉來(lái)鎮吐。1860年Niemann從此樹(shù)葉中提取到一種生物堿晶體,并命名為可卡 因。1884年,可卡 因作為局部**藥正式用于臨床。鹽酸可卡 因是酯類(lèi)的局部**藥,通過(guò)可逆地阻斷鈉通道并防止短暫的神經(jīng)傳導產(chǎn)生動(dòng)作電位所需的鈉電導增加而達到**的目的。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顯示,40 mg鹽酸可卡 因的**成功率為77%,遠高于安慰劑的15%[6]。
6. Atropine(阿托品)
阿托品由美國輝瑞(Pfizer)研發(fā),于1973年5月15日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上市。該藥是一種叔銨類(lèi)抗毒蕈堿生物堿,具有中樞和外周雙重作用[7],它會(huì )首先刺激CNS然后再抑制,并且對胃部肌肉具有抗痙攣的作用,可減少分泌物,尤其是唾液以及支氣管分泌物。它也會(huì )減少汗液的分泌,但是對膽汁以及胰 腺分泌物的影響卻甚微。阿托品抑制交感神經(jīng)系統會(huì )導致心率加快。正常劑量口服阿托品會(huì )降低胃腸動(dòng)力,但是對胃腸分泌物的影響很小。阿托品可用于治療含有抗膽堿酯酶成分的藥物,也可以用于治療擬副交感神經(jīng)類(lèi)藥物過(guò)量中對抗擬膽堿能藥的作用,還可用于治療含有毒蕈堿的蘑菇中毒。
其他莨菪烷類(lèi)藥物:
消化系統藥物:
神經(jīng)系統藥物:
呼吸系統藥物:
心腦血管藥物:
抗感染藥物:
肌肉骨骼與結締組織藥物:
泌尿生殖系統藥物:
其他藥物:
相關(guān)參考文獻
[1]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E%A8%E8%8F%AA%E7%83%B7
[2] Soyoung Jin, MD, et al. Additional Value of Early-Phase 18F-FP-CIT PET Image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 typical Parkinsonism.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42(2): e80-e87.
[3] 美國FDA批準文件: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18/022128s018,208984s001lbl.pdf
[4] Wang YL, et 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different time on nausea and vomiting induced by chemotherapy of lung cancer. Zhongguo Zhen Jiu. 2019-Dec-12, 39, 12, 1269-73.
[5] 醫藥地理:http://www.pharmadl.com/m/article/131808/info.html
[6] 美國FDA批準文件: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17/209963lbl.pdf
[7] 美國FDA批準文件: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04/17106s032lbl.pdf
合作咨詢(xún)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