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柳葉刀·全球健康》發(fā)布了一則論文消息,牛津大學陳錚鳴教授、北京大學李立明教授等,基于中國前瞻性慢性病研數據,揭示了中國人群的血壓與心血管健康的關系。
全球范圍內, 非傳染性慢性病負擔,已引發(fā)了廣泛的重視。其中,高血壓相關慢病負荷是重要的內容之一。2013世界衛(wèi)生組織設定的慢病“減負”目標中,要求到2025年,高血壓患病率降低25%。
實際上,在中國,高血壓相關慢病負荷,特別是其導致心腦血管風險升高,已經引發(fā)了中國專家們在期刊和媒體上呼吁關注。中國循環(huán)雜志官方微博、醫(yī)學界等,已經發(fā)表過相關的數據。
中國前瞻性慢性病研究納入來自我國10個地區(qū)的超過50萬例30~79歲人群,中位隨訪9年。
本次《柳葉刀·全球健康》公布的核心發(fā)現如下:
中國人的血管死亡事件中,約一半歸因于收縮壓>120 mmHg,相當于每年近100萬例心血管死亡。
在40~79歲人群中,收縮壓為120~180 mmHg的范圍內時,收縮壓水平與新發(fā)主要血管事件之間,呈現連續(xù)性正相關。
總體上,收縮壓每升高10 mmHg,缺血性心 臟病風險升高31%,缺血性卒中風險約增加30%。
不同于既往高收入國家人群研究,我國人群中收縮壓每升高10 mmHg,腦出血風險增加更多,風險增加68%,約為缺血性卒中的2倍。
我國人群中,血壓升高與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強度,隨年齡增加而減弱,70~79歲人群相比40~49歲人群,風險增加相差2倍。
收縮壓水平會增加新發(fā)慢性腎 臟?。L險升高40%)和糖尿?。?4%)風險,呈正相關,但與癌癥、肝硬化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間無關。
▲收縮壓水平與新發(fā)主要血管事件之間,呈現連續(xù)性正相關(圖片來源:Lancet Global Health)
鑒于中國人群中血壓與血管疾病之間的強關聯(lián)性,研究者指出,我國人群平均血壓,哪怕是得到小幅降低,也將可能對血管疾病發(fā)病和死亡帶來重大的積極影響。
血壓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