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感冒的高發(fā)季節,不少人感冒后會(huì )自行購買(mǎi)藥品服用治療,但往往對于西藥的通用名一頭霧水,不清楚如何選用。普通的消費者可能怎樣根據感冒藥名看功效?南方醫科大學(xué)珠江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梁東輝教授此前接受采訪(fǎng)時(shí),針對如何根據藥名選藥作出了詳細介紹。
目前市面上的感冒藥主要可分為中成藥和西藥,其中西藥通用名往往較長(cháng),不少患者難以通過(guò)藥品名了解功效作用。梁東輝教授以美息偽麻片為例,介紹了一個(gè)簡(jiǎn)單的方法辨別方法:
1、美息偽麻片中的“美”指的就是右美沙芬,右美沙芬是一種中樞性鎮咳藥,鎮咳作用顯著(zhù),適合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等疾病引起的咳嗽,但是有痰的患者慎用。
2、“息”指的是撲熱息痛,撲熱息痛又叫對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熱鎮痛的作用,因此適合用于感冒引起的發(fā)熱,頭痛,偏頭痛等癥。
3、“偽麻”即偽 麻 黃 堿,可收縮上呼吸道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減輕上呼吸道黏膜的充血現象。因此可以治療感冒引起的鼻塞、咽喉腫痛等癥狀。
除了上述幾種成分外,不少感冒藥往往還有可解熱鎮痛的布洛芬、抗過(guò)敏緩解鼻塞的馬來(lái)酸氯苯那敏、能抗病毒的鹽酸金剛烷胺等成分,如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酰氨基酚、馬來(lái)酸氯苯那敏;復方氨酚烷胺片則包含了了乙酰氨基酚、鹽酸金剛烷胺、馬來(lái)酸氯苯那敏。
除了仔細觀(guān)察藥品通用名了解成分功效以外,患者購買(mǎi)時(shí)還應留意成分的含量,不宜同時(shí)使用多種含有相同成分的藥物,如美息偽麻片、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復方氨酚烷胺片均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如果同時(shí)服用,容易導致藥物過(guò)量,引發(fā)**反應。
梁東輝教授還提醒,患者可以根據感冒癥狀,相應地選擇對某些癥狀效果更明顯的藥物:“對乙酰氨基酚的劑量,在新康泰克中有500毫克,在白加黑中有325毫克;右美沙芬的劑量,在新康泰克中有15毫克,在白加黑中有30毫克;偽 麻 黃 堿的劑量則兩者相同。這樣可大致推斷:在緩解頭痛、發(fā)熱的作用方面,新康泰克稍強于白加黑,止咳則是白加黑勝出。”
根據自身癥狀選擇更合適的藥物,往往能縮短療程,起到更好的效果,但自行用藥3天癥狀得不到改善,則需要及時(shí)就醫。
合作咨詢(xún)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